□ 唐勇
醫院文化作為醫院的靈魂,對醫院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十四五”期間,國家對醫院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從強化醫院文化核心價值觀、推動醫院文化傳承與創新、落實制度建設、推進廉潔文化建設、促進醫院文化與黨建深度融合等諸多方面對醫院文化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和實施方法。
作為守護人民健康的主陣地,醫院既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窗口,也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實踐載體。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醫院文化建設必須立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注入精神動力。作為三級公立醫院,近年來,安康市人民醫院積極探索文化建設新路徑、活動運行新模式,通過開展三大特色文化活動,逐步培育文化品牌,凝聚發展合力。
“政治生日”活動厚植紅色基因。院黨委結合醫院實際,將黨員“政治生日”作為黨建與業務融合的切入點,在黨員入黨的當月,通過“七個一”活動(發送一條祝福信息、開展一次談心談話、重溫一次入黨誓詞、開展一次集中學習、講好一個入黨故事、贈送一本黨建書籍、開展一次幫聯活動),強化黨員身份意識和責任擔當。目前,“政治生日”活動已連續開展6年。其間,聯合安康廣播電視臺、安康日報社、新華書店、鄉村振興幫扶村以及縣(市、區)醫療機構黨支部累計開展活動70余場,內容涉及黨史學習、廉政教育、黨業融合、鄉村治理等諸多方面,成為凝聚黨員隊伍向心力的“紅色引擎”。
“書香人醫”讀書分享會涵養人文精神。為厚植護理人文沃土、凝聚女性干事創業力量,醫院總護理部自2020年4月啟動“玫瑰書香”系列活動,由各臨床護理單元以每月一主題一沙龍的創新形式,利用職工書屋精心搭建起職工思想碰撞與交流的讀書分享平臺。通過活動積極鼓勵每一位醫務人員深入研讀經典著作,用心書寫個人讀書感悟,不僅通過讀書提升了人文素養,打造出“書香人醫”的濃郁文化氛圍,更是將初心使命踐行于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同時,積極探索新路徑,與慈善、紅十字、鄉村振興、僑聯、老年事業緊密結合,不斷創新、拓展,與院婦聯、院工會閱讀興趣小組共同承辦讀書分享會,參與面越來越廣、質量越來越高。迄今為止,已經開展了55場不同主題的讀書分享會,累計推薦了50余部蘊含深厚醫學人文情懷的書籍,征集到100余篇充滿真摯情感與深刻思考的讀書心得。在疫情防控期間職工的《一封家書》編印成書,后被安康市檔案館作為疫情印證資料收錄5冊。
“德潤醫心”道德講堂弘揚中華文化。按照創建省級文明單位指標要求,自2021年開始,醫院每兩個月組織一次道德講堂。活動由黨群部主辦、各行政職能科室依次承辦,行政職能科室全體人員和各黨支部代表參加,內容以實施5項固定活動(發一條短信、看一部短片、誦一段經典、講一個故事、做一番點評)加一項自選活動的形式,通過構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常態化教育機制,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在傳承與踐行中,讓職業精神與傳統文化交相輝映,成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與醫療事業發展的動力,為守護人民健康筑牢堅實根基。近幾年,開展活動20余場次,有效激發了行政職能科室工作人員愛黨愛國愛單位愛家的職業榮譽感與社會責任感。
適逢“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面對新時代健康中國建設新要求,醫院文化建設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形式創新向內涵提升的轉變。
強化黨建引領,筑牢文化價值內核。深入挖掘醫院歷史中的紅色資源,將偉大建黨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與醫院院訓、服務理念深度融合。通過建立“黨建文化長廊”、開設“微黨課”等途徑,利用好現有院史館、職工書屋等學習平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科室、進病房,確保文化建設始終與事業發展同頻共振。
堅持以人為本,構建雙向滋養機制。文化建設既要關注職工成長需求,也要回應患者人文期待。對內,要定期收集職工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完善職工職業發展規劃和心理健康支持體系,將文化認同轉化為職業幸福感;對外,推行“暖心醫療”服務,通過設立病友文化角、開展健康科普藝術創作等方式,讓患者感受到醫學溫度。
創新載體形式,激活文化傳播效能。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云上文化平臺”,通過短視頻、AI技術再現醫院發展歷程中的重大事件。同時,探索將文化建設與學科特色相結合,如中醫、康復等科室可開發“二十四節氣養生文化體驗”“健康體重管理中醫體驗”、腫瘤醫院可創作“生命教育主題短劇”等,增強文化的感染力和傳播力。
完善長效機制,推動文化落地生根。設立文化發展專項基金,為醫院開展文化活動提供資金保障,同時鼓勵職工參與文化項目策劃;將黨支部和科室參與文化活動納入行風測評、集體評優之中;定期開展文化影響力評估,通過患者知曉率、職工滿意度和參與度、社會美譽度等指標動態優化建設路徑。
(作者系安康市人民醫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